澳门金沙,澳门金沙网址_app下载
 
 

李子柒的田园牧歌,火的是什么?

浏览:次    发布日期:2019-12-18

◆ 视频博主“火遍全球”

李子柒,生于1990年,四川绵阳人,视频博主,因拍摄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传统文化等内容走红。在国内,她的微博有粉丝2082万,B站(哔哩哔哩弹幕网)有粉丝261.5万。在境外的YouTube平台上,她拥有741万粉丝(作为参照,美国主流媒体CNN在其上面的订阅量是794万)。而且,尽管没有英文翻译,她发布视频的播放量每条都在500万次以上,下方评论里充满了各国网民对她的夸赞。

她为什么这么火?和其他“美食博主”不一样的是,她拍摄的时间跨度拉得非常大,比如,为了酿造传统黄豆酱油,她从种黄豆开始;为了做蛋黄酱,她从养小鸭子开始;为了给年迈的奶奶做一床蚕丝被过冬,她从养蚕开始,展现手工蚕丝被制作全过程……中国经济网赞美她的视频有着电影质感,虽然不怎么说话,但整个安安静静的过程就足以圈粉千万;荆楚网称,她拍出了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让外国人深度感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的魅力;视频下方留言中,各国网民表达了对她呈现生活的向往,“看她的视频会让你感到如同穿越一般,好像是古代一个充满才情的美丽女子来到了现代世界一样,同时也让观众‘梦回桃源’”。不久前,由于她在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贡献,荣膺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称号。

◆“文化输出论”引争议

但与此同时,有人争论她的内容到底是真实生活还是精心演绎的,还有人质疑她迎合了外国人心中中国田园落后的刻板印象,且过分美化了农村生活。微信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发表《李子柒怎么就不是文化输出了?》一文反驳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田园牧歌不一定要真的浑身污泥啊”“我觉得这是文化输出,而且是由里到外,由精神到物质的高级文化输出”……

该观点引起网民争论,有人认为“文化输出”的帽子扣在李子柒身上太大了,也有人认为她只是众多新媒体创业中的一员,与文化输出无关。中国青年网发表观点,“若将李子柒的视频传播拔高到文化输出,无疑是合格的,700多万的外网粉丝足以证明这一点,但她文化输出力量是有限的”;封面新闻认为,“文化输出不是目的,只是顺带而为的结果。视频好看就够了,非要萃取出什么‘意义’本身就是没意义的”。@央视新闻热评,“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引发众多点赞,话题#央视评李子柒为何火遍全球#冲上微博热搜榜。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报》、《新京报》等纷纷发表文章参与讨论,话题热度仍在持续中。

媒体观点摘要

◆ 《光明日报》:李子柒为何能走红海外?

李子柒的海外走红,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事实上,她只是抓住了短视频发展历史机遇的一个创业者,用自己的勤奋和纤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关注。当然,从结果上看,她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不同文化语境,传递出精致的、文明的、可亲的、具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中国形象,其中具有值得总结的文化传播规律。

◆ 澎湃新闻:李子柒只是李子柒,何必强加太多

“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这场争论很无聊,辩论双方是在玩白马非马的文字游戏。李子柒的镜头里当然不是“真正的中国”,更不是真正的中国农村,她的受众也不在农村。视频里呈现的精致生活,迎合的是城市青年的审美。但有人说她之所以受外国人追捧,是因为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田园”印象,则未免有点受迫害妄想症了。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跟外国人的“刻板印象”没有关系。而换个角度来说,她的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已经获取了实质的商业利益,又何必再用文化输出的名头再颂扬一遍呢?最重要的是,李子柒或李子柒团队并没有说要代表谁,也没有要搞什么课题,外人何必多此一举呢?她的岁月静好未必尽然真实,但有一点,她的梦想不妨碍他人的梦想。把太多东西强加到这个女子身上,不管站在哪边都已经输了。

◆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文化走出去,期待更多“李子柒”

那些试图让一个视频博主来承担文化输出重任的声音,听起来不仅有点苛责,也不现实。把博大精深而复杂多样的中国故事讲好,并不容易,需要尊重传播规律、用符合现代人接受的方式进行。客观来说,当前我国在国际传播能力上还存在一些短板,文化走出去的方式还相对单一。迫切需要发挥多种力量,实现多点开花、多路进发,也迫切需要更多打动人心的优质作品,让传统文化借助新兴传播手段焕发光彩、赢得世界掌声。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提出过分苛刻的要求,不如学习借鉴其优点和经验;争议是否是文化输出,不如扎扎实实做好文化创新和推广的工作。

网民观点摘编

@kaggi:“文化输出”这帽子会不会太大?我以为李子柒的视频可以说是在宣传中国文化。

分享到:
技术支持: 织梦模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