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历来是治理难点,也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为了让林中之城碧水长清,郴州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河长制”,创新探索出了河道保洁“七大机制”,严格落实经费保障、强化监督考核,构建起权责明确、广泛参与的河道保洁工作格局,逐步实现了全市河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保洁目标。
坐落于资兴市的东江湖。肖志忠 摄
创新机制 激发活力
今年2月,郴州市河长办下发《关于在全市推广河道保洁“七大机制”的通知》,总结归纳各地在河道保洁方面的探索经验,形成了民间河长助推机制、县级河长河道“五包”责任机制、电站保洁责任区域划分机制、公司化运作机制、互联网+远程监控机制、保洁资金保障机制、保洁责任考核机制等“七大机制”,并在全市进行推广。
该市各县(市、区)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对“七大机制”进一步细化与落实,制定了一系列河道保洁配套制度。如苏仙区制定了《苏仙区2019年河库保洁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区60条大小河流、60座中小型水库、54座骨干山塘均明确了相应的保洁责任主体,并将河道保洁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及河长工作年度考核;宜章县出台了《宜章县河道水库保洁工作实施方案》《宜章县河道保洁经费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将河道保洁纳入全县综合绩效评估和洁净乡村行动考核评比。
河道清洁任务繁重,要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必须有充足的经费保障。为此,市河长办将河道保洁经费保障作为全市河长制年度考核的重点,要求各级政府设立专项保洁经费,并累计投入400余万元用于社会宣传、教育培训和鼓励性补贴等。各县(市、区)均将河道保洁所需资金列入了财政预算,今年全市落实河道保洁专项经费共计4600余万元,大部分县(市、区)都是由政府直接提供资金保障。有的还按照“谁受益 、谁投资”的原则,坚持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乡镇参与的多元化资金保障体制。其中,桂阳县落实河道保洁经费1500万元;资兴市财政安排资金500万元,在东江湖和东江湾共配置了3艘纯电容环保型垃圾打捞船、2艘蓝藻打捞船、1艘油污回收船及油污水围栏500米。嘉禾县财政今年不仅安排河道保洁专项经费254万元,还出台了《嘉禾县河长制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使用。
得益于“七大机制”的推广落实以及制度、经费保障有力,全市的河道保洁工作呈现出蓬勃态势。目前,11个县(市、区)共有112个乡镇和900多个行政村启动了河道保洁“七大机制”,河道保洁工作亮点频频,成效显著。
苏仙区境内的翠江。 黄建华 摄
监督有力 奖优罚劣
为督促各地切实抓好河道保洁,将“河长制”抓实抓常抓好,市河长办创新监管方法,每季度综合评选“最美河流”“最差河流”,运用“考核问责”和“奖优罚劣”的工作杠杆,让各级各部门推动河道保洁工作有压力、有动力。
今年以来,市河长办共对全市11个县(市、区)174个乡镇(街道)、1119个村开展暗访抽查,现场共发现问题171处,印发3期暗访通报。每季度评选“最美河流”和“最差河流”各11条,有力推动了基层河长履职和乡村河流环境的改善。
该市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奖优罚劣措施,如桂阳县财政从各个乡镇年度工作经费中扣留20万元作为河道保洁保证金,省、市级河长巡河过程中发现一次河道洁净问题扣4万元,直接启动问责程序,县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办组织巡河过程中发现一次河道洁净问题,分别扣取3万元、2万元、1万元工作经费,连续3次发现问题即启动问责程序。
市河长办还探索出了“问题清单”巡河监管形式,以问题为导向督促各级河长开展巡河活动。今年来,全市共收集整理河流问题清单1128条,各级河长共计巡河21.6万余次,发现并解决各类大小涉河问题3000余件。
临武县武水河。 唐代雄 摄
河长带头 广泛参与
要打造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必须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河长制和河道保洁工作中来。为此,该市各级各部门在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专项责任的基础上,以“民间河长”助推机制为核心,组织发动党员和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了河长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治河模式。据统计,全市共明确市级河长15人,县级河长172人,乡级河长1201人,村级河长1785人;聘任“民间河长”336名,其中包括“企业河长”“居民河长”“河道监督员”“村民河长”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