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 刘宝平
2018年03月03日15:3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是近期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农业领域的高精尖也应该是全市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而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北京的种业不论是科技创新能力,还是产业竞争力,都处于全国前列。因此,进一步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围绕参与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建设运营工作的一些体会作一个简要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重要指示和汪洋副总理建设“国家种子硅谷”的明确要求,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现代种业改革发展部署,在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布局建设的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已初具规模,基本具备承载现代种业创新服务、国内外种业企业聚集、现代种业创新成果转化、种业资源及创新成果交流交易等功能。为全国种业改革创新发挥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为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区域生态系统发挥了积极作用。综合来看,国际种业园区的建设发展符合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符合首都核心功能定位,应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农业板块重点打造。
按照首都高端引领型产业承载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国际种业园区正在对接首都自主创新中心区科技型企业和高校院所需求,加快布局涉农、涉种领域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生产性服务和高端制造等高精尖产业,努力成为行业优势科技资源聚集中心、优质产业孵化中心、优秀人才创新创业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种业自主创新战略新高地,形成“国家种子硅谷”,有力支撑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为此,结合全市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针对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实际,提出以下三点思考和建议:
一、 突出技术研发创新,加快农业高精尖产业培育
借鉴美国戴维斯小城“农业硅谷”发展经验,加快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高校院所落地进程,形成高校院所带动的高科技产业聚集效应。为国家涉农、涉种领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服务保障,积极争取种业自主创新计划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有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园区落地。支持国际顶尖研发机构、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在园区落户。推进农业科学,特别是种子科学与材料、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协同攻关,在工程化育种、生物信息、精准测试等产业前沿方向进行技术探索,提升新种质、新品种创制能力。以此加快区域高精尖产业结构的形成。
二、 完善产业创新平台,支撑园区科技服务链形成
支持现代种业创业孵化器、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建设,提高中试、工程化实验、规模化试验服务能力。面向产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加快创建一批种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精尖设计中心等创新载体。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建立符合种业研发特点的投入、收益和风险分担机制。以此支撑园区快速形成紧密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的科技服务链。
三、 加大市级统筹协调力度,促进园区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园区的建设发展是区级统筹,建议下一步在市级层面组建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的领导协调小组,统筹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发展工作。尽快将园区列为国家现代种业创新试验示范区、全国农业高精尖产业培育示范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农业领域示范区和国家现代种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打造,支持和引导全市种业产业向园区重点聚集。建议市规土委、市发改委、市农委、市科委、通州区政府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研究形成针对农业高技术园区的差别化供地、产业培育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政策,加快高精尖产业用地用房等政策在园区的落实。
(责编:冯粒、袁勃)